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建议复文

“关于高质量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议”复文(2021年第1638号)

2021-11-22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一、关于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的问题

  拓宽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领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发展林草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资金结构;也有利于加快转变林草发展方式,提升林草发展质量效益。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创新。我局也联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领域建设,为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增绿增质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三北地区各地围绕投融资机制进行了创新尝试,努力激发各方活力。在机制创新方面,先后探索出承包造林、“四荒”拍卖和股份合作制造林、“购买式”造林等新模式,有力推动了三北工程建设。目前,三北工程已经逐步形成了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多种融资渠道并举的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为三北工程建设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一是完善工程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大力吸纳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工程建设投资体系,加大重点治理区域中央投资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各类公益基金投向三北工程。改革投入补贴机制,纳入工程建设范围的造林不分林种树种、不限比例、不分所有制,同等享受工程建设补助政策。逐步加大对林木良种、木本粮油、特色林果、珍贵树种及大径材培育、生物质能源林等补贴力度。二是落实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三北工程营造的生态公益林,原则纳入国家和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非国有生态公益林在明确权属和补偿主体的前提下,可探索建立政府直接收购公益林的制度。严格治理责任,在工程建设区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的经济主体,负责矿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三是落实国家惠林金融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对沙产业开发、山区综合开发、林草资源开发等经营活动的信贷支持政策,对符合中央财政贴息规定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借鉴山西“购买式造林”的成功经验和其他林草工程“报账式管理”的做法,探索和尝试合作造林、股份造林、承包造林等形式,充分发挥当地农户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林草信贷担保机制,拓宽信贷担保物范围。完善激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保障各类社会主体平等享受财政、土地、金融等优惠政策的权利。四是加强生态建设领域国际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广泛争取域外资金、先进技术参与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资金总量和建设水平。系统总结提炼三北工程建设成功经验,加大国际宣传力度,发挥三北工程在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典型带动作用,加快林草建设步伐,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二、关于加强林地修复、改造退化林地的问题

  我局高度关注北方防护林退化的问题,2014年就印发了《关于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退化防护林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把握退化防护林改造的总体要求,合理确定退化防护林改造的对象、模式及技术要求,切实加强退化防护林改造的政策保障。2015年,我局启动了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试点工作,到2019年退化林改造已全面铺开。目前,退化林修复改造已成为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

  从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工作六年的实践来看:三北工程区退化林成因多元,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修复对象把握不准、修复形式单一化简单化等问题较为突出。下一步,我局将修订和完善《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并将已研究完成《三北工程退化林界定标准》纳入《三北工程退化林草修复技术规程》,指导三北地区各地科学界定退化林修复对象和退化程度,按规程精准识别修复对象,确定修复模式;按照退化等级摸清退化林底数,科学安排修复任务,实行精准修复,提升修复效果。

  三、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支撑的问题

  我局十分重视科技在林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林草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科技供给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推广,为林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尤其是三北工程40多年的建设经验充分表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防护林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造林模式方面,三北工程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断调整工程建设的技术路线,促进工程建设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在造林技术方面,三北地区各地探索出了以径流林业、深栽造林为主的系列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飞播造林突破了年降水量200毫米的禁区,飞播造林成效提高20个百分点。在技术推广方面,先后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了容器育苗技术、钻孔深栽技术、开沟深耕旱作林草技术、汇集径流抗旱造林等为主的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和种子大粒化等飞播造林技术,尤其是在进入四期工程后,总结推广应用100多种造林模式,各地实施科技推广项目661项,推广面积435万公顷,为科学造林进行了典型示范。在技术培训方面,“十三五”以来,我局不断加大三北工程区基层林草科技队伍建设力度,累计举办培训班28次,培训技术人员1816人次,科技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大幅增加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促进工程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一是科学规划三北工程建设。根据国务院要求,我局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组织开展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六期工程规划编制。在规划修编编制中,我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从绿化用地、水资源、绿化树种草种、设计施工、巩固提升绿化质量等方面加强科技支撑力度,推行精准化管理。二是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继续实施三北工程综合示范建设项目,不断完善三北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林草科技推广站、林业站作用,推广应用沙地植被恢复、新品种、退化林修复、生态经济型治理新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三是培养基层科技骨干。积极与林草科研院所、高校开展技术合作,持续加大基层林草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基层林草科技队伍水平。 

  四、关于大力推广林木无性繁殖幼化技术的问题

  种苗是林草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林地草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根本。及时研究解决种苗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全力推进新时代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局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局持续关注杨树退化、老化的问题,积极推动杨树优良无性系选育推广工作。各地林草科技工作者通过引种、杂交等方式,选育出“西北杨2号”“北林5号杨”等速生、抗逆性强的杨树良种,并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认定。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全国苗木市场供需实际,加大杨树无性繁殖优化技术推广力度,稳妥有序开展苗木基地建设;营造乔灌草合理搭配的混交林,降低三北地区杨树纯林比例,提升工程苗木质量。

  五、关于创新防护林管理机制的问题

  林草管理机制创新的目标是激发行政活力,核心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是按照“属地辖区监管”和“谁投资谁监管”的原则,压实地方生态保护责任,实现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局已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工作落实,争取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等各级林长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保护发展林草资源长效机制。

  下一步,我局将以落实林长制为契机,将三北工程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建设质量效益等纳入各级林长考核指标,及时发现问题,指导三北地区各地整改落实到位。鼓励三北地区各地探索建立“政府林长制”和“民间林长制”相结合的双“林长制”管理模式,向社会公开招募热爱林草事业的公益人士和志愿者,聘请“民间林长”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协调群众与“政府林长”良性互动沟通,营造全社会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快三北工程管理服务平台的完善和应用推广,增加林长专用端口,优化巡林导航、轨迹记录、拍照上传等功能,促进工程宏观监测与动态评估能力的提升。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