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关于对杨树进行更新改造、优化树种结构、加大杨树雄株品种繁育推广力度、在杨絮形成期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和物理防治方法治理杨絮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15年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原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的通知》,对杨絮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近年来,我局指导各地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杨絮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加大造林树种结构调整力度,降低杨树比重,积极推广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造林。近年来,各地特别是华北地区加大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结合退化杨树林更新改造、补植其他乡土树种,控制杨树纯林存量,并大幅降低新造杨树比重,努力减少杨树增量。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2018年)与第八次清查结果(2013年)相比,全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由854万公顷下降为757万公顷,年均新造杨树幼林面积由60.4万公顷减少为40.2万公顷。2019年以来,北京市新造林中乡土长寿树种比例达70%以上,杨树比例控制在10%以下。河北省出台了《关于调整优化全省杨树品种和绿化树种结构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新造林全部采用优良乡土树(品)种或雄性杨树,加大杨树纯林更新改造,治理杨树飞絮等问题。安徽、河南等地积极引导栽培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林树种,在江淮、黄淮等地区建立了薄壳山核桃定点育苗基地和造林示范基地,在四旁、林网及其他适宜地区栽培推广。在城乡绿化提升和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示范等项目建设中,采取多林种、多树种、多品种造林模式,通过推广泡桐、国槐、刺槐、楝树、臭椿等乡土乔木树种造林,发展银杏、楸树、麻栎、柏树等珍贵树种造林等,加大乡土珍贵树种育苗和造林力度,积极营造混交林。
二是遴选储备了一批杨树飞絮治理科技成果。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储备有“北林雄株2号”等不飞杨絮良种和杨树飞絮防治技术成果150项。总结出杨树雄性品种选育、收集、适生性栽培、高接换头、示范林建设以及树冠喷洒花序黏合剂、树干注射花芽抑制剂、疏除花枝、树冠高压喷水等全套杨絮防治综合技术。其中,“鲁白杨2号”杨树、“渤丰3号”杨树等6项成果入选了近五年重点推广的林草科技成果。
三是实施了一批杨树飞絮治理推广项目。2016年以来,我局先后实施了“无絮黒杨鲁林6号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白杨新品种示范与推广等不飞絮杨树良种推广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34个,投入3400万元。建立了“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良种组培快繁、硬枝扦插、嫩枝扦插以及嫁接等规模化快繁技术体系,建成了年产20万株的组培生产线2条。目前,已在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山西、西藏、新疆等地繁育推广1100余万株。
四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平台的支撑作用。我局批复建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方杨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南方杨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杨树高效培育技术,创制推广具有地域特色、高产优质的杨树新品种,不断满足城镇绿化、通道绿化树种品种结构调整需要,逐步消除杨树飞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是加强重点区域的杨絮治理力度。北京等地推广采用杨絮形成期注射花芽抑制剂等化学防治法,在春季杨絮最佳防治时间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树冠、疏除花枝等物理方法,对校园、医院、主要道路等人员活动密集区位进行重点治理,取得了明显的降低杨絮效果。这些治理方法见效快,但成本高,不宜大范围推广使用。
下一步,我局将针对黄淮地区现有杨树雌株基数较大的问题,继续遴选储备杨絮防治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加大成果集成和转化力度,依托优质成果在山东、江苏、北京等重点地区实施一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和国家级推广项目,依托现有科技平台大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工程化验证、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继续加快杨絮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