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建议复文

“关于推动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保护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战略合作推动生态资源有效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复文(2022年第7925号)

2023-02-01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一、关于评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影响因素问题

  根据自然资源部和我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编制下发了《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规程》《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方案》等技术文件,要求全面查清、准确掌握全国和各省林草湿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分布、质量、功能、保护与利用状况及其消长动态和变化趋势,监测指标包括了林草湿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调查监测成果将为科学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督管理、林长制督查考核、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等提供决策支撑,为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提供服务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二、关于碳库储量与碳汇功能核算问题

  三江平原遍布泥炭沼泽湿地,该类型湿地的单位面积碳储量高于其他各类陆地生态系统,保护泥炭沼泽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作用,已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查清我国泥炭沼泽碳库现状,2014年起,国家层面启动了全国重点省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制定了《全国重点省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方案》《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技术规程》《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指南》和《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及实施细则》等技术文件。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三江平原涉及的黑龙江等省区调查任务,西藏、新疆等自治区调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调查成果将为下一步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三、关于湿地碳中和交易指标技术衡量标准问题

  我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包括湿地在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规范(试行)》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实施办法》等制度。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林草碳汇计量监测,摸清了包括湿地在内的林草碳储量和年度碳汇量底数,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同时,正在研究制定湿地碳汇的相关标准,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拟支持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进入市场获取减排量收益。

  下一步,将对湿地等碳汇项目纳入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四、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区域内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影响评估问题

  (一)在国土“三调”形成的统一底图上,科学安排生态退耕、国土绿化任务。2021年起,我局在国土“三调”统一底板上,科学安排和管理国土绿化等任务,部署开展了任务落地上图工作。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加大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修复投入。2021年,安排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保护恢复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3.08亿元,开展人工造乔木林19.60万亩、人工造灌木林2.34万亩、封山育林24.31万亩、退化林修复17.41万亩、补植补造4.79万亩。2022年,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拨付黑龙江湿地保护修复补助2.26亿元,支持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恢复和退耕还湿。

  (二)科学利用黑土耕地,把固碳作为保护区内生态农业耕作方式革新的重要导向。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支撑东北黑土地保护。一是加大支持力度,丰富秸秆还田方式。2017年以来,组织实施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投入中央财政资金32.17亿元,实现了对147个玉米主产县全覆盖,东北地区年秸秆还田面积超过1亿亩,为黑土地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二是加大监测力度,夯实还田基础支撑。制定了秸秆还田监测方案和技术规范,在东北等主要粮食主产区布设13个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三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秸秆综合利用8个岗位科学家、5个试验站,以及“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等,为秸秆还田提供全面技术服务和全程技术指导。印发《2021年春耕期间东北地区秸秆还田指导意见》《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指南》《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指南》,强化成熟适用技术落地到田;推动“秸秆炭化还田减排固碳技术”列为2021年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四是多渠道提升农田土壤碳汇。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有机肥施用、秸秆科学还田等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保护性耕作,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技术。推进退化耕地治理,重点加强土壤酸化、盐碱化治理,提高土壤肥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五、关于区域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发展规划问题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自然资源部正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我局等部门编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2021—2030年)》,拟从巩固生态系统碳储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建立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评估和计量体系、健全生态系统碳汇相关法规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助力区域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同时,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印发了《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布局了三江平原重要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工程实施将有效服务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保护和增加碳汇功能。

  六、关于构筑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与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科技创新体系问题

  我局高度重视湿地科研平台建设工作,2019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由17家领域内优势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凝聚了我国湿地研究领域核心力量,打造了湿地领域高水平科研平台。我局还在全国范围内布局41个国家湿地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其中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由东北林业大学和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建设。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布局大兴安岭根河森林冻土湿地、大兴安岭森林湿地、黑龙江兴凯湖湿地等长期科研基地,支持湿地领域长周期科学研究。

  同时,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技术中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聚焦社会发展和二氧化碳减排行业关键技术突破,综合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发能力。自然资源部积极配合科技部在重点专项中部署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及影响因素、碳储存碳封存等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推动湿地、地质、海洋等生态环境及要素的碳汇技术研发。按照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计划安排,2023年,拟启动一批生态系统碳汇关键技术研发任务。我局将积极配合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科技力量,结合三江平原等区域应用示范需求,开展生态系统碳汇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此外,自国家科技管理体系改革以来,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由科技部统一管理,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形成机制、黑土地合理利用等领域研究已纳入我国“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等重点研发计划,每年发布指南,已面向社会公开,由各单位竞争申报。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