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加大生态工程支持力度问题
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历来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我局积极支持当地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坡耕地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效促进了工程区生态质量的提升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目前,《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2011—202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等有关专项规划已将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纳入规划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也将该地区作为了重点区域。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结合现有渠道,统筹加大对包括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在内的四川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近年来,中央财政探索实行了“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将相关资金切块下达到省区市。对天然林资源保护,我局将沟通四川省在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林管护任务,在安排集体和个人停伐补助时向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倾斜;对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修复、水土保持、沙化治理,四川省可依据制度规定,利用中央相关补助资金,结合当地发展实际,自主确定生态保护对象和范围,统筹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二、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局会同财政部积极推动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产业转移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体现上下游权责对等原则。截至目前,中央财政资金累计安排44亿元,先后推动新安江、九州江、引滦入津、汀江—韩江、东江等跨省流域开展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建立起“相互监督、联防联治”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上下游地区政府保护和治理流域的积极性,促进了流域水质逐步改善。流域上下游也可自主开展协调沟通,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三、关于推进生态保护建设试点问题
(一)关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长江经济带试点。2017年,我局启动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示范项目,统筹安排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任务;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给予了资金支持。对于建议中提出的在阿坝州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长江经济带试点的问题,请阿坝州沟通四川省发展改革、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程序申报投资需求,我局将给予积极支持。
(二)关于安排山水林田湖草建设试点。2016年、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两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累计安排中央资金160亿元,先后支持11个省份开展试点。2018年,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第三批试点工程遴选工作,按程序择优公开确定支持范围。
(三)关于国家公园建设。目前,我局正在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组织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对于建议中提到的农牧民纳入国家公园建设的问题,我局将在总体规划编制中统筹予以支持。
四、关于提高工程建设补助标准问题
(一)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目前,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均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分别支持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的保护管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2015—2017年,中央财政连续三年提高国有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2014年的每亩5元提高到2017年的每亩10元。下一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健全完善补偿机制,大力支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财政也应安排相应投入,加强对地方公益林的管护。
(二)关于退耕还林还草标准。近年来,国家积极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实施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并研究扩大规模。2016年,中央财政将退耕还草补助标准从每亩800元提高到1000元,2017年,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将种苗造林费(中央基建投资)从每亩300元提高到400元。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退耕省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并视国家财力对补助标准给予提高。
(三)关于造林和森林抚育。中央财政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对造林主体进行人工造林、更新和改造、承担森林抚育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开展生产作业等给予适当补助。资金切块下达到省级,不再规定森林抚育、造林等补助标准,各省区市在完成约束性任务的前提下,可在自己使用范围内统筹支持森林资源培育,并自行确定补助标准。下一步,国家将会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支持森林抚育、造林等工作,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四)关于中央造林补助标准。2016年开始,中央投资造林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将人工造乔木林由300元/亩提高到500元/亩、人工造灌木林由120元/亩提高到240元/亩、封山育林由70元/亩提高到100元/亩、飞播造林由120元/亩提高到160元/亩。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央财力、生态建设发展等情况,研究完善标准投入机制,力争加大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