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安全是关系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3年、2015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保护天然林等重要论述,为发展国家储备林指明了方向。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深化林业改革,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创新林业融资模式的有效突破口,作为加强天然林支撑保障和助力林业扶贫攻坚的重大举措。自2012年启动实施试点示范以来,截至目前,国家储备林建设累计完成任务6000多万亩, 2018年我局印发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各地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国家储备林建设已成为示范省区林业建设的新亮点。通过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混交技术等方面已实现了一定技术积累,探索出了珍稀树种大径材培育模式和建设规律。在地域上,国家储备林建设主要选择水光热等自然条件好、具备综合条件的地区和国有林区林场,做到因地制宜、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在措施上,采取良种、良法、良技等先进适用技术和目标树培育模式,通过“造、封、抚、补、改”等综合手段,科学开展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造、中幼林抚育以及支撑体系建设,培育优质高产林、复层异龄林和混交林林分。在示范上,国家储备林建设按照精准提升的要求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借鉴国际金融组织林业项目的经验做法,引入现代工程理念和办法,采取高效集约经营、栽培模型设计、契约式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一整套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和流程,初步建立了国家储备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体系,确保国家储备林建设高效化、精细化。
为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提升国家储备林技术支撑能力,我局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了《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下发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国家储备林作业设计管理办法》《国家储备林种苗管理办法》《国家储备林档案信息管理办法》《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自2015年起,组织开展国家储备林划定、人工林集约培育、现有林改造培育及中幼林抚育成果监测核查工作,监测核查工作充分发挥了对加强储备林建设管理、保证储备林建设质量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和成效。同时,构建国家储备林技术标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依据《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明确符合储备树种、最低储备年限等;发布《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行业标准1项;发布楠木、降香黄檀、楸树等珍贵树种培育技术标准;组织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专家团队,在河北、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实施了国家储备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试点,通过设立监测样地,开展定位监测,形成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库。在总结各省区培育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汇编了《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营造林模式及典型案例》,总结出43种模式57个案例,这些模式经验,已成为各地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要技术参考。
我局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调研了解到,个别地方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过程中,还存在您的提案中提到的问题:比如,认识不到位,存在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等方面不规范的现象。对此,我局与相关省区积极对接,要求坚定国家储备林建设方向和目标,严格按照制度办法和技术规程执行,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我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切实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和成效:一是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求各地根据国家储备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将各类任务分解落实到建设主体和山头地块。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各地要制定相关制度办法,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质量管理、监督和指导。三是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在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可研报告、实施方案中,要统筹考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通过科技示范林、典型培育模式,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四是严格开展督导评估和核查监测。加强在建项目督导评估,开展国家储备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监测;完善落实“县级自查—省级核查—国家局抽查”的核查工作机制,确保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