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向丘陵、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同时,四川也是生物多样性大省,物种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全省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兽类231种,鸟类759种,爬行类120种,两栖类110种,鱼类246种。
一、关于四川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问题
目前,我局参与或组织编制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级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已经陆续出台,为四川省编制《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据了解,四川省人民政府为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和质量,2021年底,在生态环境部和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已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成立编制技术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完成规划大纲编制,提出“七大任务,十大工程”的初步构想。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上述国家级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及我局组织编制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国家公园总体布局方案、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规划、物种保护专项规划等,进一步支持和指导四川省编制《规划》。
二、关于四川率先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问题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已经开展了大量调查。截至目前,四川省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2种,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雪豹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8种,包括狼、猕猴等。全省有高等植物14470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其中,裸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包括光叶蕨、攀枝花苏铁、红豆杉、峨眉拟单性木兰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2种,如油麦吊云杉、西康玉兰等。四川还有许多特有植物,如白皮云杉、康定云杉、剑阁柏木、大叶柳、毛恺木和峨眉矮桦。
我局一向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评估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两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一次全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调查,四川省在开展这些工作时积累了大量物种资源数据。同时,我局还先后支持四川省开展了雪豹、四川山鹧鸪、苏铁等多个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专项调查评估,以及众多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指导四川省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四川省今年已组织编制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拟以“五县两山两湖一线”(黄河流域5县,青藏高原贡嘎山、海子山,泸沽湖、邛海自然保沪地,川藏铁路沿线)为重点,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重大部署项目责任分工方案》《落实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表》《2022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下一步,我局将统筹部门预算资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大熊猫国际合作资金等资金渠道,会同生态环境部和四川省继续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评估,重点开展第五次大熊猫专项调查。
三、关于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网络建设问题
我局已初步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和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要求,目前正在编制技术文件,推动构建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相结合的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体系。多年来我局一直支持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工作,出台了行业标准,积累了大量数据。同时,生态环境部自2011年以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开展了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建立了全国两栖类、鸟类、蝴蝶、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四川省已完成峨眉山生态监测站等站点建设,为保护监管提供了决策支持。
下一步,我局将优先把四川省作为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监测重点省,推动以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为重点的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生态环境部也计划陆续启动建设包括光雾山、龙门山、若尔盖在内的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态综合监测站,重点监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中人类活动影响区生态质量状况。今后,我局、生态环境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全面推动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调查、监测等工作,以有效应对四川省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