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提案复文

“关于北方生态建设的关键一招——积极推进旱区造林绿化的提案”复文(2015年第2496号)

2015-10-28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北方旱区覆盖范围广,地域跨度大,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受自然条件影响,北方旱区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问题突出,生态十分脆弱,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北方旱区造林绿化步伐,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夯实北方旱区生态基础,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十分必要。国家历来对北方旱区造林绿化高度重视,在政策、项目上予以重点倾斜支持,造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国家先后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覆盖黄河中上游旱区,区域内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退耕还林工程区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大部分恢复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部分布局在旱区,1978年启动实施以来,各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区内林草植被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年来,国家又启动实施了中央财政种苗、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项目,补贴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支持推动旱区营造林工作。通过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中央财政林业补贴等项目的带动,北方旱区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我局于2013年颁布了《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纲要》,明确要加快划定森林、湿地、荒漠、物种4条林业生态红线,依法保护红线。各省(区、市)认真组织落实,正陆续划定林业生态红线,森林将得到更好保护。在旱区组织实施了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项目建设,保护区域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持续加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加强退化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在三北地区开展了退化林分修复改造试点,更新复壮退化防护林,提高了防护林生态功能。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生态治理成效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持续开展了旱区造林绿化、荒漠化防治等科学研究工作。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建立起了旱区造林、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筛选出一批优质、高抗、多用途的旱区造林植物材料,开发了沟钻孔深栽、汇集径流抗旱造林等先进技术,创造了旱区水资源循环模式、太行山山地类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圈建设模式、黄河上游山地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等一大批成功有效的治理模式。先进、实用的理论、技术、模式等的推广应用,为科学推进北方旱区造林绿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力量开展了造林技术、模式的研究和总结遴选工作,编制了《旱区造林技术指南》、《旱区造林技术模式选编》、《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及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并在旱区大力推广运用,科学指导北方旱区造林绿化。
    我局明确提出逐步把全国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旱区,旱区将成为今后造林绿化的重点区域。我局于2014年9月在内蒙古召开旱区造林绿化现场会,提出了旱区造林绿化的总体要求、遵循的原则和对策措施,对旱区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快北方旱区造林绿化步伐,着力改善旱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中央财政林业补贴项目。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及中央财政种苗、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项目。科学谋划、着力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化林分修复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工作,推进北方旱区造林绿化深入扎实开展。
    二是科学指导北方旱区造林绿化。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量水而行、以水定林、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的原则,在树种配置上,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积极发展灌木林;在造林方式上,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宜荒则荒,条件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封山封沙育林(草),科学推进旱区造林绿化,确保造林绿化取得实效。
    三是加大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力度。积极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抗旱造林、水土流失防控和生态治理等重大课题研究,攻克旱区造林绿化技术难题。集成组装现有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创新治理模式。发展节水林业,鼓励、推广节水抗旱植物品种和技术模式,提高旱区造林绿化成效。
    四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加强林业法治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全面实行林地定额管理、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林地资源损失。
    五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用水供给。国家水利主管部门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围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处理好经济社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以严控用水总量、多水源联合调配为重点,保证生态环境基本用水需求。构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城市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用于造林绿化,促进北方旱区生态用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