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提案复文

“关于将‘枣树列为国家林业战略经济作物’提升枣产业发展水平的提案”复文(2017年第0746号)

2017-09-09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一、关于将枣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来抓问题
  枣树是我国大宗经济林树种,具有抗干旱、抗寒冷、耐盐碱、易栽培等优点。截至2015年底,我国枣栽培面积2465万亩,产量540万吨(干重),产值349亿元。随着枣产业的发展和深加工技术不断完善,市场对功能性枣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开发深加工枣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枣资源培育与产业发展,《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其列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战略的重要树种之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其作为林业产业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内容,最近印发的《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将枣产业作为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予以推进。《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规划建设113个枣产业重点发展县,计划到2020年,新营造和改造培育枣林100万公顷。2011—2016年,通过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项目,中央投入6000余万元,支持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枣重点产区建设示范基地47个,示范面积7万余亩。多年来,我局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支持各地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中央预算内投资渠道推进枣产业发展,并积极支持通过林业PPP项目创新试点,引导金融资本参与,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贷款、财政贴息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拓宽枣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抓好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继续通过现有渠道支持枣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二、关于将枣科学研究列入科技重大专项予以重点支持问题
  “十二五”期间,通过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等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对枣产业相关科技创新研究及其产业化给予了支持。启动实施了“经济林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撑计划项目,枣是该项目的重要内容。专门设立了“鲜食枣和干制枣高效生产关键研究与示范”,重点以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鲜食枣和干制枣良种为目标,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出了高产抗病新品种。在关键技术创新基础上,集成建立鲜食枣和干制枣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低产林高效改造技术体系,并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为鲜食和干制枣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传统枣产业科技人才培养和枣农增收。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当前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需求,“十三五”启动实施了“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开展枣等经济林产量和质量形成机理研究、资源培育和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有效支撑种苗繁育、营造林、加工利用全产业链技术升级,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下一步,将根据国家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有关规定,通过加大对枣科技扶持力度,并积极支持企业参与项目研发工作,提升枣产业发展水平,保障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关于将枣科学学科列入重点学科,以及进一步加强枣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平台建设问题
  枣学科在林学分类上属于经济林范畴,在农学领域纳入果树学,历来都由各高校自主确定。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相关博士、硕士学位点下自主设置枣科学相关研究方向,加快枣科学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已成立若干枣研究平台。2014年,我局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国家林业局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结合枣产业领域重大技术需求,以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开展枣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1986年,河北省政府依托河北农业大学成立中国枣研究中心,该中心在加强枣树基础研究的同时,侧重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为枣树产业化提供全程服务,取得丰硕成果。该中心自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每年可培养硕士研究生5—7名,博士研究生2—3名。此外,重点林业高校、枣主产区省级林科院、农科院,以及一些县市,均有枣领域科研力量,如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河北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枣业研究所等。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发挥现有林业高等院校、各级林业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研发机构的科研力量,探索构建科技创新和成果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枣产业提供坚实地科技支撑。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