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提案复文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的提案”复文(2021年第2573号(资源环境类290号))

2021-11-18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一、关于加快立法进程,明确国家公园的准入评估和跟踪考核评估的问题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和有关部委高度重视国家公园立法工作。《国家公园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立法项目,我局将《国家公园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重点推进。目前,《国家公园法(草案)》已经在征求地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正在征求中央国家机关意见过程中。您提出的国家公园准入评估和考核制度也是国家公园立法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局将抓紧开展相关工作,加快推动国家公园立法进程。

  二、关于强化统一管理,将此作为评价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的问题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功能重要程度、生态系统效应外溢性、是否跨省级行政区和管理效率等因素,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分级行使。其中,部分国家公园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其他的委托省级政府代理行使。可根据实际需要,授权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履行国家公园范围内必要的资源环境综合执法职责。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央文件要求,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三、关于加强国家公园及其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清查,为科学评估提供必要支撑的问题

  (一)关于自然资源资产清查

  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第二批试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市(地),在其所辖全部县级单元开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6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根据安排,国家公园的资产清查作为试点内容进行探索。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推进国家公园的全面资产清查,为有效开展科学评估提供必要支撑。

  (二)关于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

  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的要求,2019年7月,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2020年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工作组织、流程、技术规范等操作要求,基本形成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框架。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内容。根据《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重点推进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国有林区、湿地、大江大河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工作”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商我局和相关省级人民政府部署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初步完成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主体工作,并建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数据库。

  下一步,我局将配合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完善以生态空间为单元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完善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

  四、关于加强国家公园及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为科学评估提供必要支撑的问题

  (一)关于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

  生态环境部印发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制度,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技术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健全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分批分类型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定期发布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状况报告。

  (二)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与监测能力提升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陆海统筹式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遥感监测、地面生态观测能力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部已建成63个生态监测地面站,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在生态环境监测手段方面,生态环境部组织研究生态质量评价方法,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对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生态质量省域监测、对典型生态区域开展生态质量专项监测、对81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开展生态环境质量县域监测,并形成相关评价报告;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变化情况遥感监测。利用多源高清卫星遥感影像,定期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人类活动变化情况遥感监测,并将疑似问题线索推送给地方核实,切实加强监督。

  在鼓励社会化监测力量参与生态质量监测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生态环境监测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截止目前,全国共有监测管理与技术机构3500余个、监测人员约6万人,另有各行业及社会机构监测人员约24万人,全社会监测力量累计达30万人左右,形成生态环境监测多元供给新格局。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到2025年,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大格局。今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1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进一步推动监测体系现代化发展,鼓励社会化监测力量参与生态质量监测。同时,生态环境部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合作交流,以学术研讨会、国家高端智库重点项目的形式,对生态环境监管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交流讨论。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实现所有国家公园全覆盖。定期开展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继续强化与中国科学院等高端智库的合作,全力营造生态环境监测多元参与的“大格局”。

  (三)关于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

  随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深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的大量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如三江源、祁连山、武夷山等试点区域都采取了关闭采砂采矿、拆除违规建筑等整改措施,有效遏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生态环境部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显示,各试点区域人类活动问题整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开展国家公园人类活动调查监测,摸清国家公园人类活动状况本底。定期开展国家公园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加大对国家公园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力度。持续深化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明确工作重点,巩固已有成效。

  五、关于完善无障碍环境的问题

  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试点期间,各试点区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比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基础设施110余处,社区防洪堤、环境卫生等民生设施改善提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现道路硬化“村村通”,所有村落垃圾回收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累积改造厕所3.6万户。武夷山国家公园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5个,解决居民聚集地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建立原住居民生活区域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实现村容村貌整洁。

  下一步,我局将配合发展改革委,通过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公园保护管理、配套基础、科普宣教等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在指导各地谋划建设项目时,统筹考虑在建筑设施及其场地进行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无障碍设计,促进老年人、轮椅游客等特定人群参与生态游憩、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等活动。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