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开创我国生态建设新时代——写在决定公布之际

2003-09-11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孙杰、董峻、姚润丰:开创我国生态建设的新时代——写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公布之际。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快我国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向实现祖国山川秀美宏伟目标迈进的进军令。《决定》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林业从此结束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但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
    破坏、恢复和发展——这是50多年来我国林业曲折历程的概括。
    木材与钢材、水泥被称为经济建设的“三材”。改革开放前,木材生产一直是林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林业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50多亿立方米,消耗森林资源达86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过去全国的森林都砍了一遍。
    大规模盲目利用森林资源,使我国的森林资源质量下降,原本脆弱的生态日趋恶化。尽管多年来生态建设成绩显著,但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遏制,涝、旱、沙三大灾害仍是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强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增多,洪灾频发,干旱持续……
    面对日益临近的生态危机,人们终于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生态恶化已成为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林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由过去的木材供应转为维护生态;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人民群众,对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强烈的愿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使得政府更加关注生态建设。
    在对林业定位的反思中,在“伐木人变为种树人”的呼吁声中,人们对“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有了更多的共识。
    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引领亿万人民,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林业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更迫切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廓清指导思想,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决定》的出台正顺应了这一要求。
    为科学地总结实践、指导发展,形成新世纪指导林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国家林业局先后组织了100多个专题调研组,对事关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近两年,国家林业局组织40多个学科的300多位研究人员,其中有60位两院院士和资深专家,深入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
    ——实现林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决定》从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加强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林业有一个大转变”“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科学论断。
    进入新世纪,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受到空前关注,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决定着林业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属性,也决定着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决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新世纪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林业战略思想发生的这种历史性转变,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展示了中华民族对自身发展的审慎选择。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对记者说,《决定》对林业作出的科学定位,反映了世界对森林认识的最新成果,确定了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从而为全面加强林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创造林业跨越式发展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森林兴则文明兴,森林败则文明衰。
    历史也证明,只有山川秀美的现代化,没有穷山恶水的现代化。
    进入新世纪,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仅仅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更意味着生态文明的进步。
    《决定》提出,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
    实现上述三个阶段性目标,林业任重道远。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比世界平均水平差近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压力。今后50年,我国森林资源消耗量至少需要185亿立方米,为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总量的1.6倍。
    我国林业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需要净增森林面积14.47亿亩。加上弥补森林资源消耗,新成林面积至少要达到34亿亩。按照常规发展速度,要达到这一要求至少需要100多年时间。
    既要实现宏伟目标、又要满足发展需求的重任,使得中国林业不能再走多数发展中国家“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的老路,必须果断跨过“边治理、边破坏”的阶段,从以木材生产为主直接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决定》突出了“加快发展”这一关键词。在《决定》全文中,共出现了23处“加快”的字眼。
    确定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意味着我们要用50年的时间,完成常规状态下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这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快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和对国家、民族、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改善中华民族生存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决定》的公布,标志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建设和参与人数最多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按照规划,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规划总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覆盖全国97%以上的县。
    《决定》展示出新世纪中国林业的光明前景。(来源:新华网2003-09-11)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