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大美兴安 > 先锋榜样

盖云雷:倾情苗木 植绿北极 逐梦兴安

2024-01-03   来源: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1989年,从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技校营林专业毕业的盖云雷,怀揣着建设边疆的梦想,来到中国最北的漠河县中心苗圃从事苗木培育工作,在种苗行业摸爬滚打33年,用辛勤的汗水培育林海苗木,全心倾情于兴安绿色事业,以巾帼情怀践行“两山理论”,在北极生态建设的第一线,书写着“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绿色誓言。

盖云雷参加工作不久,单位领导把种子催芽工作交给她。为了完成好任务,她放弃双休日、节假日拿着书本刻苦钻研,每天和工人们一起操作,从种子浸泡、消毒、稀土微肥、药物处理到混沙上架,每道工序都亲自把关,并虚心向有工作经验的工人请教。为了保证混沙后种子发芽整齐,每隔4个小时要对装在笸箩里的种沙上下翻动一次,等到种子有咧嘴的时候每2个小时就要翻动一次,盖云雷定好闹钟,带领工人们一起干,几乎24小时不离岗。上层架上笸箩怕工人摔倒了,她就自己爬上去翻种子,一边翻一边查看种胚萌动情况,当种子咧嘴率达到20%左右的时候及时播种。她把每个批次的种子催芽记录进行整理,通过对照比较寻找适合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和湿度。经过不断地努力摸索,她熟练掌握了种子催芽的关键技术,创造了苗圃育苗历史的巅峰,亩产量由原来的10多万株提高到近30万株。

每年的4、5月份是苗木移栽的黄金季节,她每天早晨5、6点钟就来到换床地里,查看苗木栽植情况,给新来的工人讲解换床技术,从放平换床板、开沟、摆苗到回土、压实、抽板等工序,一天不知要做多少遍。育苗工作和农民种地一样是季节性活,为了在每年的6月1前完成新播换床任务,无论是刮风下雨,只要能干活的时候盖云雷都带领工人奋战在苗圃,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娴熟的育苗工人和优质壮苗。经过几年的锤炼,盖云雷从一名技校女毕业生,成长为苗圃的技术骨干和行家里手。

2005年,苗圃向园林绿化方向转型发展,开始承担花卉培育和漠河县绿化任务。大年初三刚过,在室外气温还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时候,盖云雷就带领工人开始培育花苗,不分早晚坚守在花棚监测温度、湿度的变化,并查看花苗长势情况。由于温室大棚内温度白天最高可达零上三十多度,室外温度还在零下,五六十度的温差令她经常感冒。有一次,她在单位由于感冒头疼,误服感冒药导致药物过敏,出现呼吸困难,同事们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在医院打了两瓶点滴她又坚持回到花棚继续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盖云雷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用两年多的时间使花卉的品种从最初的10多个品种,增加到20多个品种30多个花色,单位的花卉以品种多、质量好占据了漠河市场,多年来共培育花卉700余万株。

2009年的寒冬,气温最低达零下40多度,当时的漠河县委、县政府把圣诞村绿化项目交给了中心苗圃,面对冬季施工条件差、任务重、工期短的巨大考验,盖云雷和同事们创新栽植方法,采取冻土坨移植、树冠喷淋等技术,克服冬日里枝干脆、易折断的困难,创造了当年栽植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的佳绩,经过40余天的艰苦努力,终于提前完成任务,确保了北极圣诞村的如期开园。

为丰富大兴安岭林区的树种组成,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从1991年起,盖云雷开始参与东北林业大学在漠河林业局的西伯利亚红松育苗试验工作,她坚持每年都要进行试验苗培育。2003年,由于收到的试验种子没有地方进行处理,她就把200多斤种子搬到家里用浴缸浸种,使用洗脸盆配药给种子消毒,把家里能用的工具都用上,坚持把西伯利亚红松育苗试验延续下来。经过20多年的引种培育试验,从最初的十几斤种子到现在的每年上千斤种子处理,盖云雷比较成熟地掌握了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等技术流程,盖云雷和她的团队多年来共培育西伯利亚红松苗木500余万株。第一批西伯利亚红松试验苗木单株树高已达8米左右,如今苗圃每年可为林业局提供西伯利亚红松苗木50余万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盖云雷先后荣获原国家林业部“十年恢复森林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总工会“龙江工匠”、大兴安岭地区“兴安工匠”等各级荣誉10多次,201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2021年荣获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第二届“中国绿色生态工匠”称号。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