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大美兴安 > 先锋榜样

大兴安岭许俊国:做中国北极林海守护者

2024-04-08   来源: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我叫许俊国,今年53岁,是一名来自漠河林业局防火办的森林防火瞭望员。1992年高中毕业之后,我就在瞭望员这个工作岗位,到现在已经32年。

当时我驻守的瞭望塔叫1128塔,在距离漠河县城120公里以外的富克山上,因海拔1128米而得名。那里山高、树少、风大,冬季雪深、塔道长,夏天观火情,冬季守中继站,一年365天都在山上,过年也不下塔。那几年冬季有采伐任务,1128塔中继站负责林业局冬季生产通讯保障工作。瞭望塔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每年上塔的时候积雪还没有融化,而且上塔的路异常难走,山路崎岖,大雪最深的时候都超过膝盖,每走一步都挣扎前行。我和同事每次上山要背着几十斤重的给养、瞭望工具和生活必需品,由于长时间在雪中行走,身上的衣服全被汗水和融化的雪水浸透,在身上形成蒸汽,整个人犹如沸腾了一样,可冷风一吹,就冻得浑身瑟瑟发抖,寒冷刺骨,那时候我们只能咬紧牙关,靠着毅力坚持爬到塔房。

当时的塔房只有十几平方米,除了一个简易炉灶、一铺土炕,再也没有其他设施了。生活的点滴都是一场挑战:塔上生活没有水井,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吃水是个大问题,每周都得去山下5公里以外的小河打水,躺着过膝的深雪来回一趟就要6个多小时,背水不及时,就只能吃雪水和冰水。长时间的塔上生活最难熬就是寂寞与孤独,最初我和搭档还能谈天说地,但是时间久了,话题都唠没了,两个人就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白天靠一台破旧的收音机夹杂着滋滋的电流声听听最近的新闻,晚上看着蜡烛燃烧数着时间。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时的白象牌蜡烛,每根能燃烧6个小时。每天重复着早上5点上塔瞭望、天黑下塔休息的枯燥生活,这一干就是30多年。初春和入秋瞭望塔上风大,山里的气候变化多端、气温偏低,即便是穿棉衣棉裤,都无法抵挡凛冽的寒风。多年的野外瞭望工作,导致我患上了腰间盘突出、老寒腿等疾病。1128塔是最偏远的瞭望塔,一旦我请假,组织上很难在第一时间配齐人手。为了不给组织和领导添麻烦,每次犯病的时候,我就用火将砖头或者石头烧热捂在腰腿上缓解疼痛。到了春季和夏季,塔房内闷热得很,常常是汗水浸透衣服,再加上蜱虫的叮咬,晚上无法入睡,每当被蜱虫叮上之后,我和另一名队友就会用烟头烤,再用针一点点地往外挑,每年身上都会留下几处疤痕。当时因为食物储藏难,我们最常吃的就是土豆干、豆角干、茄子干、咸菜和盐水煮挂面。近几年我利用塔道两边的黑土在塔房附近垫出一块菜园子,每年开春种上白菜、茄子等蔬菜,解决了瞭望塔夏天吃菜难的问题。这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岁月,但我们坚持着,默默守护着这片大森林。

在1128塔,最让我感到害怕的是一次雷击火。那是2017年6月14日,当天火险等级达到五级,天气炎热,干雷暴从早晨10点开始肆虐,雷电在瞭望塔周边接连炸响,这样的雷电天气对我们瞭望员的人身安全威胁是极大的。凭我多年的经验,这样的天气最容易发生雷击火。我不敢大意,小心地趁着雷暴的间隙多次登上塔顶,仔细观察雷击区,判断是否有火情。直到下午16时,我在距望塔8公里、方位角311°处发现烟雾,同时又发现两起图强施业区的雷击火,于是立即将火场位置及周边环境上报县防指。由于火情发现及时、火点位置准确,火场很快被控制住,同时,我也为图强施业区扑救火灾争取了宝贵的时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在这片山林中的责任与使命。尽管害怕,但为了保护山林、保障林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义无反顾地冲向了火场。这份坚持和担当,是我作为一名瞭望员最值得自豪的时刻。

在32年的瞭望工作中,我曾经在10多座瞭望塔工作过。渐渐地,我对这份工作产生了热爱,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我成了防火战线的行家里手。每到一座瞭望塔,我都要绘制出一套瞭望观测图,详细地标注塔周边的道路、山形、地势、河流,以及周边明显的参考点和附近的瞭望塔,注明方位角和距离。有时候甚至需要实地踏查,确保对瞭望塔周边情况了如指掌,这样的举动不仅提高了报火的准确度,也为其他瞭望员提供了便利,我也因此成为同事口中的“活地图”。32年来,我准确报告了近50起火情,都得到了及时处置,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空闲时,我将多年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编写成《瞭望员知识手册》,在每年的岗前培训中传授给同事。从1998年起,我讲了60多次课,培训了近4000名瞭望员。自2017开始,我连续3年受邀到内蒙古满归林业局和牙克石林管局讲课,受到当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瞭望员的工作艰辛、生活的磨难,我都挺过去了,但对妻子的亏欠让我始终在心里过意不去。我与爱人是高中同学,1997年结的婚。在这27年里,我们聚多离少,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家里的大小事务、照顾老人和孩子、烧火做饭、劈柴点炉子都是她一个人承担,儿子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可我从没有接过他放学、送过他上学,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缺少我这个父亲的身影。有一次,我下山买给养,回到家一看,门锁着,没进去屋,我心急如焚地给妻子打电话,才得知母亲生病住院已经14天。那时正是学校放暑假,我们夫妻都是林业职工,工资待遇低,媳妇为了不扣工资,坚持上班维持家庭开销,孩子则承担起了在医院照顾奶奶的重任,那时候他才14岁,但他背负起了家庭的责任。等我赶到医院,看见孩子给奶奶喂水果,心酸的泪水湿了眼眶。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不足和亏欠。  

每年防火期,我在山上工作200多天,母亲生病、弟弟结婚、儿子高考等许多重要时刻,我差不多都在山上。刚开始,妻子不理解我,常常埋怨我,总是委屈地哭着说:“这么多年没跟你离婚就不错了。”所以,我每次下山回家后都抢着干活,想把对妻子的亏欠都弥补回来。

记得又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凌晨3点我悄悄起床,不愿惊动家人,挑着行囊,准备踏上上山的行程。70多岁的母亲却在我离家的时候,颤巍巍地跟了出来。她紧紧拉着我的手,眼神里充满了不舍和留恋,硬是将家里最大的一个苹果塞进我军大衣兜里。这种无声的母爱和深深的牵挂,让我看到了她的不舍,仿佛这样可以把我留在身边。我说:妈,您快进屋吧!外面冷!但她却倔强地留在我身边,不愿放手。此时,接我上山的车已经在外面按响了喇叭,老母亲这才意识到我还要去工作,这才缓缓松开紧握的双手。回到山上,我把军大衣的兜剪开才拿出来那颗大苹果,自己捧着舍不得吃,哭了很久。以后每次回忆起这个场景我都忍不住流泪。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母亲、妻子、孩子也越来越接受了我的工作性质,她们总是说:“家里没事,你就放心工作吧。”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坚守在深山老林中的最大动力。

如今,我已年过半百,昔日的小伙子已是两鬓斑白。我们这一代人是大兴安岭“五·六大火的亲历者,懂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现在党的政策好,地方经济蓬勃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我对北极漠河这片林海更加热爱。我们瞭望员就是“森林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看护着这片土地,这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看着山上的林子越来越茂盛,心里越来越充实。我在瞭望塔已经工作32年,不出意外的话我会争取干到退休。随着时代的变迁,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不同的是,护林人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砍树”到“看树”,转变的不止是行动,更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在大兴安岭开发六十周年之际,作为防火瞭望员参加本次巡讲报告会,我感到十分荣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坚韧的毅力守护好我们的大森林,把简单的事做成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不平凡,这是我对大自然的承诺,也是新时代务林人的责任。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